找到相关内容759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缘起甚深

    慈悲地教导,我们必须体会佛陀为凡夫解说这难懂的缘起,是多么地辛苦啊!   【译注二】请参阅《部》等诵经(《汉译南传大藏经》第8册,228~232页),及《》众集经(《大正藏》第1册,49页下...缘起甚深  缘起是佛教徒必学的重要课题,正如巴利经典《部》等诵经【译注二】所记载:   有二种正等觉者所善说的法,是诸比丘所应撰集,以防诤讼,使梵行久立,多所饶益,天人获安:   一、处善巧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3260724.html
  • 思考:白天鹅之死 检讨:人类的行为

    灭瑞的人,躲得了法律制裁,逃不了因果之报。  “但造三恶业,不修三善行,堕堆碑地狱,苦痛不可称。”  ——《》卷18  “若诸众生,恶业同造,入阿鼻狱,受无量苦,无量劫”。  ——《楞严经》卷...多方抢救而幸免于难。  据悉,当地桥头村一位7年无意发现河面上飘浮着两只白天鹅,他唤来了村民姚安双、姚建刚、乘汽车轮胎,将两只虽已死去,却依然依偎在一起的白天鹅打捞上岸,并立即报警。但不幸的消息接踵...

    王丽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261479.html
  •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

    及“苦”  第四节 “因缘和合”和基本元素论:“蕴、处、界”  第五节 佛教的宗教观和价值观:“业报”与“涅槃”  第六节 通向涅槃之路:修道与道果  第七节 结语  第二章 论《》——早期经典汇编  第一节 《》总论  第二节 《杂阿》的法相释义和基本教理  第三节 《中》中的诸弟子和佛教走向社会  第四节 《增一》佛教内外发展的历史图景  第五节 《》关于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1269280.html
  • 法门佛光

    毗娄勒义天王”。左手持弓,右手执箭;“南方毗娄博义天王”,左手执剑。银函上的天王名号是根据《》錾刻的,天王的服饰,头戴冠,身着明光甲,脚穿毡靴,俨然是个唐代的武将装饰,造像已完全世俗化。   佛...

    杨东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32270170.html
  • 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甚么?

    可见,一个名副其实的居士,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,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处士或隐士。 然在中,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,并将轮王的主藏(财货)大臣,称为居士宝,那末居士者,相当于商人、...Khosha),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(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)。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(杂阿卷九.二五三及二五五等)。 可见和尚一词,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,但在佛教,确有它的根据,佛教的律藏,称剃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5376551.html
  • 修行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财富

    佛说信心与持戒,多闻布施净知惭,有愧智慧圣七财,知余财物无实义。 佛陀在《宝积经》、《》等经典中,都讲到了圣者拥有的“圣者七财”。为什么叫做“财”呢?因为对财富人人都喜欢,渴望从中...圣者才真正拥有,凡夫人只能相似具足。我们作为希求解脱者,应当尽量具足圣者七财,《法句》云:“信财戒财,惭愧亦财,闻财施财,慧为七财。”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中对此也有提及。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是宁玛派的修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5076669.html
  • 基本佛法--受持五戒

    ,它实无利益。犯不饮酒戒須具足二个条件∶对象(酒類),行動(飲用)。也有的说犯此戒須具足四个条件∶对象(迷幻物),动机(饮用的慾望),行动(饮用),结果(迷幻物经過喉咙)。 犯戒与持戒 佛在《...3)以言语欺骗的行为, (4)完成欺骗的事实。 5。不饮酒戒,是指酒醉后所产生意念失控而造十不善业,佛在《中.善生经》里说道:「居士子!若人饮酒放逸者,当知有六灾患:一者现财物失,二者多有疾患,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876708.html
  • 如法以获财 得利与人共——从《善生经》谈企业的社会责任

      如法以获财 得利与人共——从《善生经》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  文/刘红青   《·善生经》(节选一)佛陀耶舍译   佛告善生:六损财业者:一者耽湎于酒,二者博戏,三者放荡,四者迷于...忧患。   《·善生经》(节选二)佛陀耶舍译   父母为东方,师长名南方,妻妇为西方,亲族为北方,   僮仆为下方,沙门为上方。诸有长者子,礼敬于诸方。   敬顺不失时,死皆得生天。...

    刘红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3783407.html
  • 汉语言文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

    现(源于《》)   作茧自縳(源于《楞伽》)   又如:五体投地、不可思议、皆大欢喜……随处可见,不再一一例举。   三、更有趣的是:一些原属佛门中特定的称谓和专用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,...《华严经》)   方便、演说、导师(源于《法华经》)   胜利(源于《药师》)   烦恼(源于《楞严经》)   二、还有一些常见成语也源于佛教经典,比如:   盲人摸象(源于《涅槃》) ...

    武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0683463.html
  • 结夏安居制戒因缘——惜护生灵体证大道

    安心修道,称为“结夏安居”。在   《》卷二《游行》、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三十九等,记载佛陀与弟子安居修行的事迹。《僧伽罗刹所集经》卷下等,则列举佛陀于45年间坐夏的地方。   安居的起止可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988595.html